第213章 尚书人选-《三国之志在千里》
第(2/3)页
刘辩将这九部的职责细细讲述了一遍后,诸位大臣都不由得赞叹了一番。
当然众人都看出来了,这九部中,虽然后三部直属于刘辩,可以直达天听,但权利也算得上是最小的,而且需要在这方面有一技之长的人才能胜任,所以就连醉心权利的李德裕都没表现出有多大兴趣。
“先将这三部尚书人选定下来,诸位爱卿可有异议?”刘辩问道。
“我等无异议。”众人齐声说道。
“朕决定农部尚书由徐光启担任,医部尚书由张仲景担任,诸位爱卿觉得如何?”刘辩淡淡的说道。
徐光启一生关于农学方面的著作甚多,除了最出名的《农政全书》外,还有《甘薯疏》《农遗杂疏》《农书草稿》《泰西水法》等等,同时徐光启把甘薯引进中国种植,进行了多次试种,终于获得成功。在上海推广后,他又将甘薯的种植扩大到全国,他对于农业科学的贡献尤为重要,甚至可以说奠定了今天中国人口规模的基础,所以这个农部尚书之职非他莫属。
至于张仲景,他的医术早就已经给众人展露出来,更何况遍观朝堂上的诸位大臣,除了太医令李时珍外还有谁的医术比张仲景高明?
“陛下,若是张仲景先生当了医部尚书,李太医怎么办?难道太医院和医部同时设立吗?”狄仁杰站起来拱手道。
“这……”刘辩顿时狄仁杰这个疑问给问住了,既然医部负责执掌全国医学,那这个太医院到底还要不要设立,又或者这二者是同一等级还是上下等级?
刘辩沉思了一会道:“此事朕要去询问一下李时珍先生,先从太医院抽调一部分太医入医部,然后再召集民间医生集中培养,最后再派遣医部的人去各地义诊。”
“陛下,若是如此恐怕对于国库是笔不小的花费呀。”荀彧说道。
“朕有个想法,先让镇抚司去调查那些高价卖药或是随意诊治的庸医,然后给那些在医部进修过的民间医生发放招牌,让老百姓认准这些在医部进修过的医生,而那些庸医若想继续行医必定要进医部,到时候就取他们的家产以补充医部所需。”刘辩淡淡的说道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