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95章 大义与小义-《三国之志在千里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东汉末年,正值瘟疫大流行时期,贫苦百姓们听说名医张仲景来长沙为官了,就纷纷慕名前来求医,因当时的官场规矩,官员不能到百姓家里看病,仲景就打破常规,开始时是每逢初一、十五不办公,在后堂或家中接待给百姓看病,后来随着病员增多,他干脆把诊所搬到了长沙大堂,公开坐堂应诊,首创了名医坐大堂的先例,他的这一举动,被传为千古佳话。

    张仲景不像别的名医,大多数名医会选择入皇帝的太医院亦或是选择达官贵人的私人医生,极少有张仲景这样专注为贫苦百姓治病的名医。

    “先生莫要着急,我并不是强行留你在金陵,实在是因为凭先生一人之力去救治百姓乃是小义,若先生入朝为官那可就是大义了。”荀攸淡淡的说道。

    “为那些达官贵人去医治何为大义,专心致志为贫苦百姓医治又怎么会是小义,公达你若这样讲,我也不便随你入金陵了,反正这里距离金陵不过十余里,你我就此别过吧。”张仲景对着荀攸拱了拱手,作势就要告辞离去。

    “先生请稍等,请让在下将这大义和小义跟先生讲清楚后,先生可自行决定。”荀攸连忙叫住张仲景说道。

    听到这话,已经准备离开的张仲景又坐回来原位,示意荀攸继续说。

    “先生,您觉得凭自己一人之力可以救治多少百姓?”荀攸淡淡的说道。

    “我有几个徒弟,虽然他们的医术还没有学到我的十之一二,但看一些小病没问题,一日之内救治百余名百姓不成问题。”张仲景颇有信心的回答道。

    “不够不够。”荀攸大笑一声道。

    “一日百余人还不够?”张仲景皱眉道。

    “先生在荆州一日救治百余人,那大汉的其他州郡呢?那靠近蛮夷的武威、上党、成都这些地方的百姓,先生可会去给他们医治?”荀攸反问道。

    “这……我在一地行医定然会教授几个学徒,到时候……”

    “哈哈哈哈,先生莫要逗在下发笑了。”荀攸大笑的阻止了张仲景的话:“先不说需要多久先生才能让这些学徒出师,万一有些心术不正之人学走您的医术后坑蒙拐骗怎么办。”
    第(2/3)页